4月14日下午,我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“深度中國青年說·同上一堂思政課”決賽于機械學院報告廳成功舉行。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宋儉,副院長楊威,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高翔蓮,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龔先慶,湖北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葉曉東5位校外專家評委蒞臨現(xiàn)場,擔任本場比賽的評委。校團委副書記姚坦,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谷宗洪,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黃嶺峻,院黨委副書記林嵐以及各教研室老師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。
經過前期初賽的角逐,共有十位同學脫穎而出進入決賽。決賽內容由選手VCR展示和授課兩部分組成,每兩位同學授課完畢,由5位校外專家評委結合選手的講授內容、教學設計以及PPT的制作情況進行點評及打分。
王媛媛同學以漢口碼頭工人為例,以大量的史料、數據為支撐,通過闡述漢口碼頭工人概況、勞動狀況和工資情況,證明了舊中國工人階級所受壓迫之深。
王佳琪同學以一張圖片作為引導,從國家、企業(yè)、高校、個人等多個維度分析了我國有信心打好脫貧攻堅戰(zhàn)的原因以及脫貧攻堅戰(zhàn)未來的發(fā)展趨勢。
張可同學運用大量的案例論證了現(xiàn)實生活中所存在的道德與法律的沖突,最終得出“道德與法律在不斷磨合之中走向統(tǒng)一”的結論。
周美玲同學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論述了“為什么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”。張穎同學從現(xiàn)實生活出發(fā),論證了每個人都是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見證者、參與者和享受者。李亞男同學以港珠澳大橋的建造為切入點,以此來窺見中國的科技發(fā)展水平。顧巧同學以“物質變精神、精神變物質”的“兩變”思想為題,從思想的提出、內涵和意義三個層面進行了闡述。蔡杉杉同學基于外部性理論視角,從ofo共享單車產生、發(fā)展、消亡三個方面闡釋了共享單車逐漸走向消亡的原因。付娜同學以“‘守正出新’——在變與不變中把握當今社會主要矛盾”為題,揭示了現(xiàn)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,以及基本國情的不變。孫曉倩同學以近日熱度頗高的“孟晚舟事件”為主題,從孟晚舟事件簡介、事件本質、事件啟示三個方面探析孟晚舟事件背后的政治邏輯。
經過激烈的角逐,王媛媛同學獲得本次比賽的一等獎,王佳琪、張可同學獲得二等獎,周美玲、張穎、李亞男同學獲得三等獎,蔡杉杉、顧巧、付娜、孫曉倩獲得本次比賽的優(yōu)勝獎。
黃嶺峻院長對本次授課比賽進行總結,他對選手的表現(xiàn)和活動的組織者給予了高度評價,并從“一表人才、一手好字、一口普通話、一肚子學問、一腔熱情”五個方面對同學們提出了殷切希望。
本次授課比賽不僅為同學們提供了鍛煉和展示自我的平臺,還為同學們提供了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機會。2018級碩士生丁琰博談及本次授課比賽分享講到“自己從不同的視角認識到這些同學精益求精的品質與追求,意識到自身的差距,在之后的學習中會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。”
通訊員:丁琰博 張可